杂文随笔 - 为了沉默的表达
为了沉默的表达
孔见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这样的集会,人人争先恐后见缝插针地发话,谁也没在意别人说些什么,最后听进去的只是自己说出去的意思。这种交谈其实还是一种自言自语。有时候,一个人有许多情绪积累在心里,有许多声音憋闷在胸头,就想找个人倾吐,解解口,并不要求那个人理解、同情或支持、声援,他只是想表达而已,倘若对方非要作出安慰、开导的姿态,反倒尴尬了。我想,这就是表达最纯粹的本质意义,它不以倾听为前提,它不需要一个耐心而又全神贯注的倾听者,也不需要一个推心置腹的理解者,它不在乎有没有人倾听,倾听者是否热烈反响。在这种情形下,表达必定是发自内心的,旁若无人的,得意忘形的,表达会进入化境。
然而,一旦所有的倾听者都已撤走,表达是否必要?一旦观众席上空无一人,演员能否继续翩翩起舞?于是,我领会到表达的寂寞。我想,我们的时代已开始遭遇到这种寂寞,我已经站在寂寞之中,难得有用舌头敲打鼓膜的邪念。而且,我感到了声音传递的困难,不是因为像月球那样缺乏媒体,而是因为媒体太多。
几千年来,那些雄辩滔滔的表达者都在到处寻找倾听的人群,渴望甚至强迫他们领会并且喝彩,甚至跟着他们走。不仅钟子期在寻找伯牙,希特勒也在寻找一呼百应的群众。而倾听者们也总在寻找表达者,来弥补自身表达的缺陷。这种相互的寻找不管是对于表达者,还是对于倾听者,都是一种苦罪。只有当表达从倾听和领会的要求中解脱出来时,表达才能获得自由。当倾听者纷纷走入表达的队伍,我们也就不能再要求以大部分人的沉默,来倾听少数人的热情洋溢的表达,我们也就用不着那么激越、那么武断地评论别人的话语,要求每一个歌唱者都只能是夜莺,每一个起舞者都必须是仙鹤。一个充分表达的社会是不会有多少真正的倾听者的,这就是表达的寂寞所在。在没有表达压抑的情况下,表达也变得轻松随便,甚至调侃,成为老虎饱足之后的哈欠。表达也就没有多少必要。到这个时刻还要极力表达的,要么是在自己面前虚构了一片黑压压的倾听的人群;要么是夜深人静时仍安抚不了自己的良心。这两方面我都有嫌疑。问题在于压抑,压抑一旦产生必须加以消除,不然就会堵塞。从而形成来自身体内部的伤害。家父临终前,没有给我留下片言只语。是因为没有遗愿,还是他把遗愿扣压了?我不得而知。我多希望,他走得两袖清风,不带着一丝遗憾和牵挂。一个人收藏着太多的话语而不去表达,是要生病的。
有时候,我很怀念那些水底的鱼,在寂寞而透彻的世界里永远地倾听,倾听水的流韵和自己心血的呼吸,沉默并不使它们有丝毫的压抑,它们优游自在,它们已到了无可表达的境界。于是我想,表达是压抑的结果也是被压抑者必需的权利。当存在本身已表达了存在,当生活本身已表达了生命的充分涵义,我们也就无语。只有在生存中得不到表达的存在者才拥有了表达的冲动和千言万语。正是那些在水里得不到充分表达的情绪,使浅海里的鱼类进化为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今天看它们在土坡上踽踽独行时落寞的神情,真不是滋味)。人类的语言如此发达大概也是因为自身的存在总是得不到通畅表达的缘故(人类是一种问题动物),难怪海德格尔称:“语言是存在的家。”今天,表达已成为一种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但我始终还是相信,存在才是语言的家,语言是离家出走的一条路。当然出家和回家的路是一同一条。我渴望反其道而行之,从语言走向存在。听入,而不是说出。
有一种表达我还比较欢喜,比如一阵风吹来时树的摇曳多姿;比如一锤撞击之下钟的长鸣。这种表达是一种开示,不喧哗,却能透出内在的品质。但表达一旦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或职业的功能,就难以确保其品质的纯洁。这使我想到了贞操的意义,可怜它如今已被人轻易地解构。在各种典仪和晚会上,喧嚣的锣鼓和表达者色厉内荏的样子让我伤感,表达有时候已沦为一种逼供。我隐退的愿望就从这地方开始,但我远不到无话可说的时候。于是,我还在说,还在表达,絮絮叨叨,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有时候我几乎是在乞求自己:等等我,让我把话讲完,然后默默地跟你一同离去。
面对一个真正的表达者,最恭敬的态度就是沉默,在沉默中默默地倾听。但是,当我面对Y女士的这份表达时,我和她都明白,我应该有所表达,为了更好地沉默。
在一个有待改良的环境中,Y女士曾经用生命去生活,直到前些年,她拿起笔来写作,在一个人的时刻。有时候是因为有一些是非需要分离,有时候是因为一些情绪需要抒畅,有时候是因为有一些心事需要消解,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兴趣需要发挥,于是便有报章上一篇篇短文,于是便有了这本小书。写作无疑是可以梳理自己的心智、陶冶自己的情操的,写作者往往还想同时也梳理一下别人的心智、陶冶一下别人的情操,这是写作者与赚钱家不同的地方。我想Y女士也免不了这份野心。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会以什么来支持自己的激情,鼓舞自己的行为呢?这不是谁都能找得出来的。
我属于那种务虚的人,常常关怀那些遥远的事物和抽象的理念,身边的事情也就无意中被忽略或回避了,直到有一天它们找上了我的麻烦,这时候事情就有点晚了。Y女士毕竟是出身中国的女孩,她们几千年来就为了男人治国平天下而日夜修身齐家,她们具有深刻的务实精神。在今天,中国男人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志大才疏,他们治国平天下而不能,也只有打小孩骂老婆的功夫了。Y女士的文字不少是从具体事相入笔,而加以深入的剽剥。从对这些细节的计议中去一步一步地接近人命关天的宏旨,是一条可靠而漫渐的道路,在这方面,吾辈是万万骄狂不得的。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们往往是用文字去搬弄那些沉重的事物,Y女士看来也快要生活在语言的家中了,但我还是觉得,尽管文字已经很多,人还是应当以自己的血肉精神去活,并且随时在语言面前保持尊严。表达往往是因为表达尚未充分的结果,但有时却不是那么回事。为赋新词强说愁,表达者为了表达的精彩出奇,反身刻意造作自己性情的情况并不新鲜。许多人就是这样毁掉自己的。我想这种事情,Y女士一定是早有所闻了。
这样,我还要说什么呢?
孔见
我曾经参加过一些这样的集会,人人争先恐后见缝插针地发话,谁也没在意别人说些什么,最后听进去的只是自己说出去的意思。这种交谈其实还是一种自言自语。有时候,一个人有许多情绪积累在心里,有许多声音憋闷在胸头,就想找个人倾吐,解解口,并不要求那个人理解、同情或支持、声援,他只是想表达而已,倘若对方非要作出安慰、开导的姿态,反倒尴尬了。我想,这就是表达最纯粹的本质意义,它不以倾听为前提,它不需要一个耐心而又全神贯注的倾听者,也不需要一个推心置腹的理解者,它不在乎有没有人倾听,倾听者是否热烈反响。在这种情形下,表达必定是发自内心的,旁若无人的,得意忘形的,表达会进入化境。
然而,一旦所有的倾听者都已撤走,表达是否必要?一旦观众席上空无一人,演员能否继续翩翩起舞?于是,我领会到表达的寂寞。我想,我们的时代已开始遭遇到这种寂寞,我已经站在寂寞之中,难得有用舌头敲打鼓膜的邪念。而且,我感到了声音传递的困难,不是因为像月球那样缺乏媒体,而是因为媒体太多。
几千年来,那些雄辩滔滔的表达者都在到处寻找倾听的人群,渴望甚至强迫他们领会并且喝彩,甚至跟着他们走。不仅钟子期在寻找伯牙,希特勒也在寻找一呼百应的群众。而倾听者们也总在寻找表达者,来弥补自身表达的缺陷。这种相互的寻找不管是对于表达者,还是对于倾听者,都是一种苦罪。只有当表达从倾听和领会的要求中解脱出来时,表达才能获得自由。当倾听者纷纷走入表达的队伍,我们也就不能再要求以大部分人的沉默,来倾听少数人的热情洋溢的表达,我们也就用不着那么激越、那么武断地评论别人的话语,要求每一个歌唱者都只能是夜莺,每一个起舞者都必须是仙鹤。一个充分表达的社会是不会有多少真正的倾听者的,这就是表达的寂寞所在。在没有表达压抑的情况下,表达也变得轻松随便,甚至调侃,成为老虎饱足之后的哈欠。表达也就没有多少必要。到这个时刻还要极力表达的,要么是在自己面前虚构了一片黑压压的倾听的人群;要么是夜深人静时仍安抚不了自己的良心。这两方面我都有嫌疑。问题在于压抑,压抑一旦产生必须加以消除,不然就会堵塞。从而形成来自身体内部的伤害。家父临终前,没有给我留下片言只语。是因为没有遗愿,还是他把遗愿扣压了?我不得而知。我多希望,他走得两袖清风,不带着一丝遗憾和牵挂。一个人收藏着太多的话语而不去表达,是要生病的。
有时候,我很怀念那些水底的鱼,在寂寞而透彻的世界里永远地倾听,倾听水的流韵和自己心血的呼吸,沉默并不使它们有丝毫的压抑,它们优游自在,它们已到了无可表达的境界。于是我想,表达是压抑的结果也是被压抑者必需的权利。当存在本身已表达了存在,当生活本身已表达了生命的充分涵义,我们也就无语。只有在生存中得不到表达的存在者才拥有了表达的冲动和千言万语。正是那些在水里得不到充分表达的情绪,使浅海里的鱼类进化为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今天看它们在土坡上踽踽独行时落寞的神情,真不是滋味)。人类的语言如此发达大概也是因为自身的存在总是得不到通畅表达的缘故(人类是一种问题动物),难怪海德格尔称:“语言是存在的家。”今天,表达已成为一种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但我始终还是相信,存在才是语言的家,语言是离家出走的一条路。当然出家和回家的路是一同一条。我渴望反其道而行之,从语言走向存在。听入,而不是说出。
有一种表达我还比较欢喜,比如一阵风吹来时树的摇曳多姿;比如一锤撞击之下钟的长鸣。这种表达是一种开示,不喧哗,却能透出内在的品质。但表达一旦成为一种主动的追求或职业的功能,就难以确保其品质的纯洁。这使我想到了贞操的意义,可怜它如今已被人轻易地解构。在各种典仪和晚会上,喧嚣的锣鼓和表达者色厉内荏的样子让我伤感,表达有时候已沦为一种逼供。我隐退的愿望就从这地方开始,但我远不到无话可说的时候。于是,我还在说,还在表达,絮絮叨叨,和许许多多的人一样。有时候我几乎是在乞求自己:等等我,让我把话讲完,然后默默地跟你一同离去。
面对一个真正的表达者,最恭敬的态度就是沉默,在沉默中默默地倾听。但是,当我面对Y女士的这份表达时,我和她都明白,我应该有所表达,为了更好地沉默。
在一个有待改良的环境中,Y女士曾经用生命去生活,直到前些年,她拿起笔来写作,在一个人的时刻。有时候是因为有一些是非需要分离,有时候是因为一些情绪需要抒畅,有时候是因为有一些心事需要消解,有时候是因为一些兴趣需要发挥,于是便有报章上一篇篇短文,于是便有了这本小书。写作无疑是可以梳理自己的心智、陶冶自己的情操的,写作者往往还想同时也梳理一下别人的心智、陶冶一下别人的情操,这是写作者与赚钱家不同的地方。我想Y女士也免不了这份野心。一个没有野心的人会以什么来支持自己的激情,鼓舞自己的行为呢?这不是谁都能找得出来的。
我属于那种务虚的人,常常关怀那些遥远的事物和抽象的理念,身边的事情也就无意中被忽略或回避了,直到有一天它们找上了我的麻烦,这时候事情就有点晚了。Y女士毕竟是出身中国的女孩,她们几千年来就为了男人治国平天下而日夜修身齐家,她们具有深刻的务实精神。在今天,中国男人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志大才疏,他们治国平天下而不能,也只有打小孩骂老婆的功夫了。Y女士的文字不少是从具体事相入笔,而加以深入的剽剥。从对这些细节的计议中去一步一步地接近人命关天的宏旨,是一条可靠而漫渐的道路,在这方面,吾辈是万万骄狂不得的。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们往往是用文字去搬弄那些沉重的事物,Y女士看来也快要生活在语言的家中了,但我还是觉得,尽管文字已经很多,人还是应当以自己的血肉精神去活,并且随时在语言面前保持尊严。表达往往是因为表达尚未充分的结果,但有时却不是那么回事。为赋新词强说愁,表达者为了表达的精彩出奇,反身刻意造作自己性情的情况并不新鲜。许多人就是这样毁掉自己的。我想这种事情,Y女士一定是早有所闻了。
这样,我还要说什么呢?